安化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299节,风雨大宋,安化军,QT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只要修到伊州,要重兵出击!”
李复圭一惊:“节帅的意思,如果高昌不及时来朝贡,要动用武力?”
杜中宵点了点头:“诸事齐备,不能坐等他们来。这些人还是以前的性子,以为一两年的时间,不会有什么变化。却不知有了铁路,一两年间,铁路到了地方,就不能按以前的地理来了。”
按照以前的习惯,从高昌到京城路上的时间,就要一年左右。河曲路战后,高昌用几年的时间探听消息,慢慢找到合适的与宋朝相处的方法,其实是正常的。可现在不同了,铁路一旦修通,遥远的距离就再是距离,大军可以迅速到达。对于宋朝来说,远距离出征的成本大降低了。
契丹两帝并立后,宋朝的铁路向前线沿伸,河北路到了保州,数十万大军随时可以前出。按照以前与契丹作战时,宋朝的动员程度,前线集中百万大军也不是难事。这样数量的大军,对于契丹来说,是不可承受之重,特别是宋朝还没有充分发挥国力。
有了铁路,国家的动员能力大大地提高了,战争对民间的影响则大大缩小了。杜中宵对西域的想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。一个方向十万大军,对于现在的宋朝,并不是特别大的事情,而对于西域的高昌和黑汗来说,则是不可抵挡的。手握绝对优势兵力,枯燥地等在这里,不是什么令人高兴的事情。
叹了口气,杜中宵道:“铁路修起来不容易,特别是在这一带,冬天必须停工,没有办法。等到来年铁路修到了伊州,就不容高昌犹豫不决。无非是大军齐出,在西域再打一仗。当年三万兵马,便就打了河曲路来。现在手中十数万大军,还解决不了西域吗?”
第章 护路的人
“快看,那里竟然有一株桃花!”听见声音,几个人一起跑过去看,啧啧称奇。
廼来友谅直起身,看着那一群人,不屑地道:“前边就是马鬃山下驿站,来往的人多了,有株桃花何足为奇!这种路边长起来的,大多不结果子,只是开花好看。”
丁效忠道:“结不结果子,哪个管它!大家只是看花!漫漫黄沙里过来,见株桃花,多么稀奇!”
说完,与身边的几个工人一起,慢悠悠过去看桃花。
廼来友谅对身边的人道:“这些汉人,最喜欢什么虫鱼花草,好似真能看出什么一样。前面就是驿站,我们过去找口水喝。吃暖喝足了,快些把铁轨上的螺丝拧好。”
有的人随着廼来友谅走,有的人却不,偏要去看桃花。从居延到这里,全是荒漠,好不容易看到一株花,当然要好好看看。两年多了,现在跟被俘时的时候不一样,人人都是战俘,也人人平等。反正都是在宋军的技术人员指导下工作,哪个还比哪个多块肉不是。
白马监军司的部族,原来都是在贺兰山以西的荒漠里生活,一战被全军歼灭,宋军占了娄博贝和居延后,大多都已经迁走,要么就被吞并。现在把人放了,也没有家可回,只能做营田人口。
两年的时间,廼来友谅已经习惯了这种日子。从初被俘时的颐指气使,到后来的诸般打压,到最后的心平气和。两年多时间,这一切都已经习惯了。
到了桃花前,见是一株小树,只开了十几朵花,绽放在艳阳下,丁效忠道:“这株桃树,想来是不知什么时候商队经过,有人吃了个桃子,扔在这里长了树出来。虽然长得瘦弱,却也开了花。”
另一人道:“那不跟我们有些像?作为战俘,吃的也比宋军差,还不从胜州,一路修了到这里的铁路出来!再过上些日子,铁路修到伊州去了,听我们就放为良民了。”
听了这话,一片欢呼,纷纷憧憬着以后的日子。见丁效忠沉默不语,有人问他:“放为良民,而且还会有地,这样的日子,不是比以前强了许多?哥哥面色不喜,不知什么缘故。”
丁效忠道:“能有什么缘故?无非是想起从前日子,在良州有田,一家俱全,安安乐乐过日子。现在重为良民,纵然有田地,以前的日子却是回不去了。”
旁边的人道:“你有什么叹气的?我本来是白马监军司正兵,家里有地,有牲畜,还有几个奴仆帮着做活呢!现在重为良民,家却已经不在了,一切要重新开始,不是更难?”
说完,重重叹了口气。当时被俘的辅兵,大多都是奴仆出身,很多没有妻小。他们放良,再分给他们田地,贷给农具和谷种,正是他们以前梦寐以求的日子。正兵就不同了,家都早已没了,不管是种地的还是放牧的,
原来的部族逃散一空。现在放良,与以前的日子不能相比。
看着眼前的桃花,天上朵朵白云,众人心情不一。想起铁路修到伊州后的日子,有人欢喜,有人则暗暗发愁。但不管怎么样,现在这种日子是到头了。
正在这时,有人大呼:“开饭了!都过来吃饭!”
看桃花的人一声喊,快步向不远的放饭点奔去。辛辛苦苦做活,大家最开心的就是吃饭的时候。
各自取了自己的饭碗,按照编制排好队伍,依次上前打饭菜。他们的用具,跟军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