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化军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143节,风雨大宋,安化军,QT小说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带人套上了骡子,拉着火炮,一众人随在后面,绕到了城北。

大名府一带黄河多次泛滥,被洪水淹过的地方,因为盐碱太多,不能耕种,成了无人荒地。城北便是如此,遍地黄沙,斥卤遍地,数里之内都荒无人烟。

到了地方,卸下骡子,陶十七带人把炮架了起来,向里面装填铁弹。

贾昌朝见两人抬着铁弹尚且费力,问身边的杜中宵:“学士,这炮用的铁弹如此巨大,重多少斤?”

杜中宵道:“回相公,铁弹重三十斤,可打到约一里以外,触者皆毁。”

贾昌朝举目四望,看着前方约一里外的一棵大树道:“学士试炮,便打那棵大树如何?”

杜中宵无奈地摇了摇头:“相公,炮虽能及远,却没有那么好的准头,哪里打得中树?”

贾昌朝心中有些失望,那样一棵需一人环抱的大树都打不中,这炮的准头也太差了。军中弓弩用得好的人,可百步穿杨,准头比火炮强得太多了。

看了贾昌朝的神情,杜中宵猜到他的心思,道:“相公,炮的好处是能及远,威力大,准头并不是其所长。相公可选坚固的地方试炮,才能看出威力。”

贾昌朝四处观望,看见约一百余步外,有一倾颓的房屋,墙壁还完整,指着道:“打那里好了。如果能把墙轰倒,当能撼动城墙。”

杜中宵看了看,那就是一处平常的破旧房子,剩下的墙壁夯土筑成,依然结实。虽然同样是夯土筑成,这墙壁比城墙可差得远了。城墙厚达数步,比这墙壁不知结实了多少倍。纵然能把墙壁轰烂,也未必奈何得了城墙。不过他不想在大名府多耽搁,贾昌朝说了,便就陶十七准备。

陶十七带了几名兵士,装好炮弹,设了药扲,摇动炮架,用准星用远处的房屋瞄准。

杜中宵是按前世影视中看见的大炮样子,来制的炮架。在常用的大车底盘上,特制了一个架子,前辕支到地上后,可以调节炮口高低,射击仰角。杜中宵的印象里,火炮必然是这样的,却不道从有火炮开始,到发展到炮架,历史上经历了长时间摸索。

瞄得真切,陶十七向杜中宵叉手:“官人,可以发炮了!”

杜中宵看了看身边的贾昌朝,对陶十七点头:“发炮!”

陶十七领令,用预先准备好的火把,点燃了药捻,与几个士卒一起,转身蹲下,堵住耳朵。

贾昌朝见了奇道:“学士,他们在那里做什么?”

杜中宵道:“相公,大炮点火,炮弹出去的时候声威震天,一个不好就震坏了耳朵。为防意外,他们都是如此。相公,我们也快堵上耳朵,免得震坏了!”

贾昌朝有些不愿,不过见杜中宵把耳朵堵住了,也用两手捂住自己的耳朵。跟随的官吏兵士也都不敢怠慢,急急把自己的耳朵堵住。

那药捻燃得极快,眨眼之间就烧光了。一个恍忽之间,就听见惊天动地的一声响,炮口冒出浓浓的硝烟,炮膛内的铁弹向远方飞去。

这一声巨响,震得贾昌朝心惊胆颤,好一会才回神来。转身去看远处的房屋,前后两堵墙俱都被轰塌在地,一片狼籍,尘土四溅。

贾昌朝看过以前的铁炮,心中觉得新炮也不会相差不很多,没想到威力恐怖如斯,震惊得好一会说不出话。平静了心神,才道:“有此利器,何愁贝州城不破!走,我们过过去看一看。”

杜中宵心道,闲着没事去看炮弹轰过的地方干什么,大炮还架在这里呢。不过贾昌朝要去,自己不能拒绝,只好让陶十七带人收炮,自己跟在贾昌朝身后。

到了被轰塌的房子处,贾昌朝才知道自己还是低估了新大炮的威力。这一炮直接穿过了前后两堵墙壁,炮弹落在了离房子十几步远的地方。两堵墙被砸得粉碎,破碎的土块堆满一地。

贾昌朝看了,啧舌不已,对杜中宵道:“小看学士了,没想到新炮威力竟如此之大。贝州城下得此利器相助,可计日破城!学士只管去贝州,我在大名府等你凯旋归来痛饮庆功酒!”

杜中宵拱手,客气几句。他看了现场,心中有大致的估计。贝州要地,城池坚固,想靠炮轰塌城墙其实并不太现实。房子的墙壁多厚?城墙多厚?不可同日而语。虽然如此,用新大炮把城墙上面的守护设施全部轰烂却是不难。只要摧毁其防护设施,破城也就不能难了。

用实心炮弹,想在城墙上直接轰出豁口来,基本是不可能的事。除非小城,城墙单薄才有可能,大城很难做到。火炮的用处,不是轰塌城墙,而是压制守敌,让攻城部队有登城的机会。

辞别了贾昌朝,杜中宵没再回驿馆,直接绕大名府而过,向北方的贝州而去。

一路急行,正月初五这一天,杜中宵终于到了贝州城下。

连日攻城不克,明镐心急如焚,听到杜中宵到来,不顾两人地位悬殊,亲自迎了出来。

看见队伍中巨大的火炮,明镐眼睛一亮:“如此大炮,必是利器,学士此来,当拯我于水火!”

杜中宵上前,拱手行礼,把新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其它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羁绊之欧布奥特曼

天风龙王

不完美奋斗指南

挟飞侠

枕边小神偷:王爷,请你慢一点

九半儿

[综漫] 魔女C.C的法则

闲倾晓

趁我病要我命(np)

养胃仙人

贩剑红衣身上穿,掌声送给整活人

七一子